廖静文.冯法祀.王琦.侯一民.高潮.王阿敏.潘世勋.陈远华等
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学习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爱国主义精神、坚持艺术為国家和民族服务的崇高品德。徐悲鸿画院成立於1992年春,隶属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侨联,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常委廖静文任名誉院长,首届任院长吴作人,第二届院长冯法祀,现任院长陈远华。画院成立多年来在文化部机关党委和部侨联领导下,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中,与有关单位合作数次成功举办大型书画展获得赞誉。同时,认真组织画院全体艺术家及职工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在支援建设希望小学,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国家遭受自然灾害中,多次捐款捐物达1500万元余,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于2012年在原文化部侨联中国徐悲鸿画院的基础上,由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爰国人士和企业家投资重组,实行股份制,依法註册成立集“国际文化交流、文艺创作、艺术教育培训、艺术品展销”為一体的{中国徐悲鸿画院有限公司}独立法人单位。现有各类专业人才共16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6人。中国徐悲鸿画院已是当代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画院之一。画院宗旨是: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团结全世界爱国华人华侨艺术家、為中国经济和文化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91年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
为徐悲鸿画院成立提词.图左陈远华秘书长
徐悲鸿画院海南创作中心成立大会
第一屆院長:吴作人(1992-1996)
吴作人教授,安徽省泾县人,1908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少年时代。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著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
作品欣赏
笫二屆院長
笫二屆院長:冯法祀(1997-2004)
冯法祀教授,1914年生于安徽庐江,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获学士学位。1946年被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协助
冯法祀教授19岁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师从徐悲鸿先生,1937年投身抗日运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的青壮年时代正是战火遍地之时,这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即把自身的艺术根植于广大的劳苦民众之中。对于冯法祀先生的作品,徐悲鸿先生的评价是“以急行军之作法,描写前后方动人的景象,作法深刻。”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冯法祀先生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主任兼任油画系主任。1953年徐悲鸿先生病逝后,冯法祀先生和吴作人、艾中信等一直支撑著徐派的大旗,引领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主要阵地的全国写实绘画的方向,代表作品有《雁荡山》、《捉虱子》、《演剧队的晨会》、《刘胡兰就义》(中国美术馆藏)、《南京大屠杀》(合作)、《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西双版纳少女》等。
作品欣赏
第三屆院長
第三屆院長:陈远华(2005--)
陈远华,1952年生,祖籍四川省仪陇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冯法祀、戴泽、靳尚谊等教授。1992年至1997年任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1998年至2002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巴蜀创作中心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文化部侨联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2013年起任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从艺数十年,坚持深入生活,自驾越野车多次进入川西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及新疆和内蒙等地写生,行程数万公里,收集到大量创作素材,创作出很多有生活的好作品。被恩师冯法祀教授称为“吃苦耐劳艺先锋,难得的人才、勤奋的好学生”并收为入室弟子。其作品应邀先后在新加坡、美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合画展,受到观众好评。部分作品被一些国家美术馆和国际友人收藏。曾受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国家机关等部委重要厅堂绘制巨幅作品悬挂收藏。代表作品有:中国画《漓江烟云》《轻舟已过万重山》(北京人民大会堂藏品)《康巴春早》等;油画《九寨天堂》(北京人民大会堂藏品)《瀑雨过后》《阳光下的高原》 《取水姑娘》 《山里人》 《春到草原》等。
作品欣赏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證照
总访问量:16040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