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山上南望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群。人民网尹星云摄
原标题:北京大力保护中轴线:撑起古都历史“脊梁” 彰显首都文化自信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来过景山公园太多次了,这次终于有机会一览寿皇殿的真容了。”吴大爷口中的寿皇殿,就是北京中轴线上最后一处隐藏的皇家建筑群,也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
寿皇殿的开放意味着北京老城中轴线上的全部建筑实现了整体亮相,也意味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考察北京时均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是首都的职责。
北京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该如何保护并传承好这张“金名片”?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多次对“中轴线”进行深入调研,北京市政协《关于实现“三个恢复” 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提案》被列为2018年重点检查督促办理提案。屹立千年的北京中轴线,在北京人的不懈追求和共同努力下,正以瑰丽的古典风韵和时尚的现代风采,吸引着全世界的惊艳目光。
中轴申遗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获强劲动力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最大建筑群——故宫。人民网池梦蕊摄
从钟鼓楼一路往南到永定门,古老的中轴线穿起了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如今的中轴线不仅在长度上从传统中轴线的基础上向南北延伸,其保护工作也已不再单纯局限于文物保护的范畴,它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编制中轴线保护规划,申遗对象确定为北京老城7.8公里长的传统中轴线,范围包括中轴线遗产及周边地区。
2017年底,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了中轴线申遗保护专项工作组,全面启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
资料显示,目前确定的中轴线申遗核心区总面积468.86公顷,建设控制与缓冲区面积4674.58公顷,总面积5143.44公顷,申遗面积涵盖北京老城面积的60%。
今年,北京将陆续启动30余个中轴线重点项目,其中最大的亮点工作就是将把珠市口到天桥南段的步行道打通。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王昕接受采访时说,“受现有建筑限制,路面不能拓宽,也不能拆除胡同和四合院,只是把中间步道打通。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从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全部贯通,让市民可以一直步行从南到北体验整个中轴线的文化风貌。”
“历史文化名城”是首都北京的四大功能定位之一。中轴线申遗,就是一次空前、全面、超大规模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从前门到天安门,从景山到钟鼓楼,跨越历史的建筑气势恢宏,包含了以故宫为代表的宫殿建筑,以坛、庙为代表的祭祀建筑,以皇家御苑为代表的园林景观,以城门、城墙为代表的城市防御体系,以地安门、前门商业区为代表的前朝后市都城格局,以及散落其间的大量民居,都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而随着申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从北京城市的整体发展出发、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去研究和推进中轴线的保护已成为共识。
北京市政协委员朱岩石认为,中轴线之所以成为城市规划的精髓,是这根中枢神经统领着整个城市的规划。保护北京的中轴线的格局要放开,不仅是保护中轴线本体,还要保护和中轴线密切相关的内容,用中轴线保护工作把老城整体保护工作带动起来,向纵深发展。
“中轴线有千年传承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资源,能够构成丰富多彩的中轴线文化体系,”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中轴线保护工作的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认为,要关注中轴线历史文化的发掘与展示,加强中轴线历史文化建设。
“申遗,对于加大古迹遗址的保护力度,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说。
中轴线申遗,表达了一种积蓄在北京肌体内的文化动力,这种动力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体现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腾退修缮
逐步恢复中轴线文化及历史环境
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莫过于腾退搬迁问题,中轴线沿线核心区域承担了这分量最重的文物腾退工作。
从景山公园北望中轴线。于志强摄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老城的核心地带,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和制高点,也是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
为配合中轴线申遗,保证景山公园内观德殿建筑群的完整性,恢复其历史风韵,仅用一周时间,景山公园就完成了生产用房、库房的搬迁,整个观德殿院落共腾退生产管理用房千余平方米。
“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文物搬迁腾退和修缮原则是‘不求所有,但求民用’。不能一个单位搬出去了,另外一个单位搬进来。我们希望腾退文物修缮后,能尽最大可能向公众开放。”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说。
到2020年,从未对游客开放过的观德殿区域将全部向市民开放。
在这条承载着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的中轴线上,还有一个重要节点——天坛。1998年12月5日,天坛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按照申遗时的承诺,天坛要在2030年恢复其完整性,这一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祭天建筑群将恢复盛时风貌。
天坛公园始终在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推进遗产保护。现如今,天坛内坛核心区域内的住户已全部完成腾退。天坛周边当年成片的简易楼,近一半已被拆除,即将被绿地取代。拥有几十年历史的天坛医院老院区也退出历史舞台,在位于丰台花乡桥东北的新址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原为天坛职工的马树立,年轻时因工伤高位截瘫,此后一直居住在院内职工宿舍,由公园和其母亲照顾。“刚开始我是不想搬的,住了39年已经习惯了。后来园长反复做工作,我也想通了,小利益要服从大利益!”马树立说,为了让他安心,公园领导和住建部门负责人专程带他看了位于豆各庄青荷里小区的新房,“有电梯,方便我坐轮椅进出,还有自己的卫生间和厨房,生活起来方便多了!”
“北京老城中轴线初步确定的14个遗产点中有11个位于东城区,中轴线申遗缓冲区的面积,东城占三分之二。东城区在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中责任重大。”东城区区长金晖表示,2019年东城区将沿着中轴线区域,开展一次“城市体检”,为申遗保护做好基础工作。
孕育传承
保护中轴带动老城整体保护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近8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坐落着众多高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整座北京城文明的缩影。如何保护好中轴线上的文物事关申遗能否成功,更事关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与精髓能否传承。
从格局上看,“中轴突出、两翼对称”是北京城市的最大特色。中轴线文物保护应确立应保尽保原则,不仅要保护中轴线本体,还要保护中轴线的对称结构,用中轴线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工作。
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主任张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来看,中轴线遗产和其历史环境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尽力实现恢复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完整性,恢复中轴线的历史景观空间,恢复中轴线的历史环境。
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也对记者表示,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中轴线及其延长线的定位是文化功能,所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不光要聚焦在中轴线这条线上14处文物遗存,更应该关注的是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核心来带动整个老城的保护和文化复兴。
位于北京南中轴线上的天桥艺术中心。王小京摄
天桥地区位于北京南中轴线上,历史上就是演艺集聚区。孙劲松介绍,“计划将老德云社、110公交场站和万盛杂技剧场原址进行整合,建成天桥文化传承中心,为传统曲艺、戏曲和杂技等优秀民族表演艺术的传承创新提供扎根天桥这片泛土的舞台。”
数百年来,中轴线的存在规范着北京城市的格局,中轴线的保护也是在为北京城“勾勒”轮廓,恢复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如今,外城左安门箭楼、永定门城楼已经复建,永定门箭楼、瓮城也在复建之中。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呼吁接下来复建右安门的角楼,“复建之后,护城河将三个城楼连接起来,南城外侧的风貌就能相对完整地展现出来,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北京城的‘边线’,仿佛留住了历史的记忆。”
丰富升华
增绿添景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大栅栏月亮湾地区景观提升工程。人民网记者鲍聪颖摄
“走出家门就是公园,一有空就能去园子里面散散步、溜溜弯,这几天还举办了花展”,王红老人笑着告诉记者,他家紧邻天安门广场和北京坊,每天游人如织。 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啊,这叫“刷新了居住环境的‘颜值’,每天生活这里,真是惬意无比!”
说到底,中轴线的保护工作终归要把文物保护同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终归要让老百姓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为中轴线沿线核心区域,通过不断扩大绿色空间,打造“花园东城”,提升沿线环境品质,擦亮古都文化“金名片”。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效果图。
除了传统的中轴线地区,北京城南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南中轴生态文化发展轴。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高质量规划建设南中轴及南苑-大红门地区,探索开发运营新模式。丰台区启动征集规划设计国际方案,规划建设16000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打造成“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享誉世界的千年历史名苑”。
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组织召开多次主题协商恳谈会,他明确指出:“保护北京中轴线,政协义不容辞,政协大有作为。”步入新时代,中轴线不仅是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更承担着北京以之为支点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使命。
未来,北京新机场、亚投行总部等一系列新的标志性建筑将出现在传统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附近,它们必将成为点缀北京中轴线的璀璨“明珠”,彰显着中国的开放自信。
在过去的800多年里,中轴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最壮美的一道风景线,成为令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随着申遗和保护工作的逐渐深入,中轴线必将成为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金名片”,成为见证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金招牌”。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證照
总访问量:16027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