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吹来一阵风,吹遍原野吹遍大地。那是一群驰骋的骏马,带着传说带着梦想,奔驰在辽阔的草原。草原是牧马人的胸怀,马背上温馨的摇篮……”9月15日至17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群众文化进京大型民族民间歌舞晚会“鄂尔多斯 我的家园”先后在北京世纪剧院、解放军军乐厅、中国传媒大学大礼堂激情上演。浓郁多彩的民间歌舞、婉转悠扬的马头琴声、嘹亮舒展的蒙古族长调、浑厚深沉的呼麦、风格独特的漫瀚调……一群来自鄂尔多斯的表演艺术家用欢快的歌舞体现了鄂尔多斯草原牧人喜悦的心情,反映出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累累硕果。
展示鄂尔多斯人的激情与创想
鄂尔多斯是一方引人瞩目的古老的土地,是各民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闻名遐迩的鄂尔多斯民间歌舞、流传已久的鄂尔多斯婚礼、世界唯一的成吉思汗祭典、独具风格的漫瀚调,形成多彩多姿的鄂尔多斯传统文化。
这次来京参加演出的演员,来自鄂尔多斯的各个乌兰牧骑。这些乌兰牧骑以民族歌舞为主要演出内容,每年都能创作出几十个声乐、器乐、舞蹈作品。50多年来,鄂尔多斯的7支乌兰牧骑创作出了数以千计特色鲜明的民族歌舞节目,在当地农村牧区、全国各地以及世界范围进行了数万场演出。鄂尔多斯地区的每一支乌兰牧骑都是一块生机勃勃、繁荣茂盛的民族艺术创作园地,每支乌兰牧骑都是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的文艺轻骑队。
这次演出虽然不是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中,但这些草原艺术家们却精神昂扬,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演出现场,原生态长调《成吉思汗两匹骏马》唱出了“阿尔泰山脉是大地之高,奔驰的骏马是苍天之驹”的情景,以现代风格演唱的新创歌曲《鄂尔多斯文化放歌》展现了鄂尔多斯多彩的民族优秀文化,《绿色·鄂尔多斯》的两位歌者凭借浑厚遒劲、充满磁性的声音和全身洋溢的独特蒙古族文化气质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观众。由30多位马头琴演奏者组成的乐队,是鄂尔多斯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中建立的新型乐队,他们齐奏的歌曲《我的草原》旋律优美,荡漾人心,体现出草原牧人心灵的质朴、纯净。风格迥异的歌舞《草原文化日》《文化车开进草原》《在那达慕盛会上》、顶碗舞《祝福》、舞蹈《孟根阿依嘎》《博克赞》《草原风》则让观众感受到了现代鄂尔多斯人的激情与创想。
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和漫瀚调,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即蒙汉调,是鄂尔多斯蒙汉民族交融的产物,是蒙汉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创造的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以汉民族唱法为风格,精妙糅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鄂尔多斯歌种。演出现场,一首漫瀚调演唱的《蒙汉人民手拉手》原汁原味地体现出鄂尔多斯的民族文化。随着歌曲《吉祥·鄂尔多斯》的压轴声响,身着鄂尔多斯盛装的妇女们翩翩起舞,展示出富贵华丽的民族服饰和鄂尔多斯人民的精神风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经济发展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但近年来很多人一提起鄂尔多斯,就自然想到那里的羊绒、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矿产以及美丽的草原风情。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是民族的印记,是维系民众的精神家园。鄂尔多斯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着力不少。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鄂尔多斯市把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并以此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性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法规依据,进而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评体系。
鄂尔多斯市还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市财政投入40多亿元,于2006年开始兴建鄂尔多斯大剧院、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等7个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各旗(区)也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相继新建、扩建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文化中心、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正是因为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公共文化设施,至“十一五”末,全市公共文化活动场馆总面积达到60多万平方米,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鄂尔多斯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括民歌坐唱、业余文艺演出、读书演讲、书画展览、声乐比赛、器乐比赛、民歌大赛、那达慕大会等。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地区文化品位,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鄂尔多斯市还相继举办、承办了一系列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和艺术赛事,这些活动形成了响亮的节庆文化品牌。近年来,已成功举办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以及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大赛等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泛活跃的文化活动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着人民群众的情操。
版权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聯系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83号 营业执照
國际網址:www.xu-beihong.com 郵箱:qwa988@126.com 京ICP备14052559号-1
总访问量:4010489 |